0898-68534238     
艺术品拍卖
艺术品拍卖
当前位置:艺术品拍卖 > 艺术品拍卖
香港秋拍首秀,释放怎样的市场信号?
更新时间:2024/12/6 10:09:10 关闭窗口 打印此页

2024920日,坐落于香港中环,由国际知名的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设计,佳士得位于The Henderson的全新亚太区总部正式开幕。众多海内外藏家、经纪人、艺术爱好者到场,庆祝香港佳士得亚洲业务的重要里程碑。

佳士得亚太区总部首拍于92627日举行,主要的拍卖涵盖香港传奇藏家区百龄珍藏的顶尖中国瓷器及凡·高、莫奈、赵无极、金焕基等艺术大师的力作。

拍卖当日,长期处于低迷的A股上证指数突破3000点,迎来久违的回归,而香港佳士得也以多项纪录为秋拍带来喜讯!

 

区百龄珍藏:首拍开门红

926日,“区百龄珍藏:首拍”单一藏家专场拍卖为佳士得全新亚太区总部The Henderson举行的首场现场拍卖。著名瓷器藏家区百龄,其藏品的整体面貌一向鲜为人知,其藏品仅在1998年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举行过一次展览,“区百龄珍藏百件名瓷展览”,为该学院250多年历史上首次为私人瓷器珍藏举办展览,开创历史先河,印证区百龄珍藏在全球艺术及收藏界的重要地位。

此次佳士得专场拍卖是区百龄先生去世后藏品的首次释出,也是这个名家珍藏序列首度在亚洲展出及拍卖。拍卖呈献19件来自宋、元、明、清的中国瓷器,均来源有序,展示区百龄先生珍藏的多元和深度。

该专场由佳士得“形象代言人”陈良玲担任拍卖师,全场19件拍品悉数成交,斩获“白手套”,总成交额达8697.4万港元。其中,明永乐青花四季花卉纹玉壶春瓶以2760万港元成交,领衔全场。清乾隆斗彩描金暗八仙缠枝蕃莲绶带纹多耳瓶是本次第二高价拍品,以1029.7万港元成交。清雍正斗彩海水异兽纹“天”字罐则以504万港元的成交价,成为全场第三高价拍品。

 

现当代艺术:10.36亿港元成绩单

926日晚,香港佳士得“二十及二十一世纪”晚间拍卖结束,全场拍品共43件,成交40件,成交率达93%,总成交额近10.36亿港元,共诞生2件亿级拍品,15件千万级拍品,相比2024年春拍的7.43亿港元,大幅增长。

佳士得“二十及二十一世纪”专场重点推出凡·高及莫奈的作品。凡·高的《停泊的船只》曾由波旁—两西西里皇室珍藏逾30年,画作来自一组以“阿涅尔塞纳河畔”之名广为流传的三联画,描绘了塞纳河畔的明媚夏日,被誉为艺术家阿涅尔时期的“巅峰之作”。《停泊的船只》以1.6亿港元起拍,经3次出价,最终以2.15亿港元落槌,以2.506亿港元成交,领衔全场拍卖。

莫奈《睡莲》由其家族收藏多年,125年来首现亚洲拍场。该作以2亿港元落槌,最终成交价2.334亿港元,成为当晚拍卖成交价季军。

两件拍品的成交额,占当晚总成交额的近50%,本场其余38件拍品总成交额5.52亿港元。两件拍品也都进入了亚洲地区拍卖成交最贵的前五件西方艺术品之列。截至目前,亚洲成交价最高的西方艺术品为20213月香港佳士得以3.236亿港元成交的巴斯基亚作品《战士》。

此外,两件赵无极作品与常玉的现代艺术巨作,也是当晚拍卖的重品。创作于1980年的三联作《05.06.80》,是赵无极为1981年在法国巴黎大皇宫美术馆个展特别创作的两件双联屏作品之一。此作是现藏家家族自1980年代购得,被珍藏近40年,此次首度亮相拍场,以8000万港元落槌,加佣金成交价为9537.5万港元,成交价排名全场第三。赵无极另一幅作品《岛》是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成交价为1610.5万港元。

常玉1930年创作的画作《曲膝白色裸女》,是他早年对线条及用色极简追求的典范之作,也是首次现身拍场,最终以 4151.5 万港元成交。谢景兰三联作《云的母亲》以2336.5万港元成交,刷新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

2024年适逢韩国现代艺术史上的抽象画先锋金焕基逝世50周年,其创作于1971年《9-XII-71#216》首现拍场,以5603.5万港元成交。乔治·康多的《临床常人处方》以4829.1 万港元成交,成为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Top3。彼埃·苏拉吉的《绘画》与马格利特的《先见之明》分别以3667.5万港元和2820.5万港元成交。

菲律宾70后”艺术家罗纳德·文图拉可谓本场拍卖中的黑马,其作品《绽放状态》估价仅为180万—280万港元,最终成交价 3667.5 万港元,以低估价20倍多的价格成交,刷新艺术家拍卖纪录。“90后”艺术家露西·布尔创作的《18:50》估价 500万—800万港元,最终以1852.5万港元成交,也刷新了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

此外,黄宇兴《海阔—天空》以478.8万港元成交;张恩利《大树(六)》以289.8万港元成交;周春芽《拥抱情人》以378万港元成交,此件周春芽作品,曾为尤伦斯夫妇旧藏,2011年首次释出时以380万港元成交;朱德群双联作《蓝色活力之一》流拍;郝量和王广义的作品则在拍前撤拍。

 

持续的拍卖,黑马的惊喜

继佳士得亚太区新总部首拍之后的107日,嘉德香港秋拍正式举槌,最终取得4.88 亿港元的总成交额。有14个专题和一个专场以100%全数成交,缔造白手套成交,提振了市场信心。

其中,中国书画板块,两天拍卖共斩获1.6亿港元,成交率高达86%。古代书画部分总成交额8000万港元,成交率达80%。其中凸显的黑马尤其让参与拍卖的藏家印象深刻。

在专场拍卖中,张珩《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以2355万港元成交,领衔专场拍卖。戴嵩(传)《百牛图》以1770万港元成交。王翚《溪山烟雨图》估价60万—80万港元,经过46口叫价,最终以787.2万港元成交。丁敬《行书》以5.5万港元起拍,经过多达83次叫价,以402万港元成交。

近现代书画部分,则仍是张大千作品独占鳌头,张大千《鱼篮观音》以810.6万港元成交,《云冈老屋》及封面拍品《胸次新收一华山》则分别以336万港元、300万港元成交。

瓷器工艺品板块五大专场,最终总成交额达2.1亿港元。其中,“龙举云兴”专场汇聚“望星楼”11件清代雍正与乾隆时期珍藏,100%成交率,缔造白手套专场,总成交额为 5641 万港元。一对清乾隆松石绿地粉彩桃纹盖罐以2583万港元佳绩荣获专场拍卖桂冠。

另一个抢眼的黑马板块是高古玉,在嘉德香港13个专场中,高古玉独占3席,其中两个玉器专场总成交额高达8580万港元,凸显了嘉德香港对高古玉品种的重视,以及对未来行情的良好预期。在“玄礼四方:暂集轩珍藏中国古代玉器”专场中,一件良渚神人面纹玉琮以1056万港元成交;另一件备受关注的石家河文化白玉黑沁神人头像以717万港元成交;黄玉跪人龙凤纹佩与一套白玉红沁刚卯和严卯,成交价均为658.5万港元;一套白玉红沁组玉佩六件,成交价为468万港元……这一拍卖成绩,充分证明市场对老一辈收藏家品味的认可。

 

持续萧条还是进入复苏?

在当前经济下行、房地产泡沫破裂、艺术品藏家趋于谨慎的环境下,面对突发的美联储降息、A股暴涨等短期积极信号,艺术市场的反应如何?佳士得亚太区新总部的首秀,以及其后拉开的几场拍卖,是否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中国艺术品市场,能否走出萧条,进入复苏?

如果对本次拍卖成交额最大的现当代板块展开分析,在TOP10成交中,有赵无极、常玉、谢景兰320世纪华人艺术家,1位韩国艺术家,1位东南亚艺术家,其余5席都是西方艺术家。其中,罗纳德·文图拉、梅迪·加迪安卢、露西·布尔、谢景兰、李圣子等8位艺术家刷新个人拍卖纪录。

相比而言,中国当代艺术在整场拍卖中的比例异常微弱,拍品量占比不足10%,本就减量的拍品还有撤拍的。全场54件拍品中,中国当代艺术仅有6件,刘野、周春芽的作品都低于最低估价成交,而王广义与郝量的作品则在拍卖前临时撤拍,由此可见,中国当代艺术在香港市场的低流通性已成定局。

当晚的拍卖,10亿多港元的成绩单,让现场参与的藏家看到了香港艺术市场振奋人心的一面。艺术经纪人王丛卉表示:“今晚,掌声时常响起,热络的气氛似乎让人生出回到盛世的错觉。”她认为,佳士得在此次亚洲新总部的香港战略转折之年,尽全球团队力量,整合“港式”菜单并采取组合拳的打法效果明显。“市场的策略重启以及组合拳,形成了一个比较积极的结果。”

不过,一位在场的匿名藏家却表示,整场拍卖竞投不算很激烈,氛围比较冷,也是香港市场的真实反馈。他分析,全场总成交额虽然超10亿港元,但剔除两件已有担保的作品,其余拍品的成交额仅有5亿多港元。显然,香港市场还没有从疫情中恢复过来,一些西方当代艺术家作品虽未流拍,但成交价在最低估价处徘徊。

而在拍卖之前发布的《Artnet 艺术市场情报》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艺术市场均有所萎缩。2024年上半年,美国仍是最大的市场,艺术品拍卖额是22亿美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了24%。英国位居第二,拍卖额为8.2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6%。中国出现了迄今为止最大幅度的销售额下降,艺术品拍卖额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9%,仅为8.25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大陆几家重要的拍卖行在今年决定不公布其业绩,包括北京保利和北京荣宝。

拍卖额的下降,或许是拍卖公司举步维艰的最直观反映,就在香港秋拍举槌前夕,20年老品牌拍卖公司北京诚轩宣布停业,业界哀叹“一个行业巨头的落幕”!也有藏家直言,艺术市场的繁荣已悄然落幕,艺术品狂欢时代终结。

 

 

备注:原文发表于《中国拍卖》杂志202411月刊

关于我们
增值服务
标的分类
友情链接

  
客服微信              微信公众号
京海国际拍卖(海南)股份有限公司 琼ICP备2021000227号-1、 座机:0898-6853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