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被视为中国艺术品风向标的香港苏富比现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举槌,专场最重要的作品为奈良美智代表作《我愿今夜一睹璀璨光辉》,作品估价高达8000万—1.2亿港元,大有冲击其作《背后藏刀》1.95 亿港元拍卖纪录的气势。
拍卖当晚,《我愿今夜一睹璀璨光辉》以低于估价的6500万港元起拍,在两次竞价至8000万港元时 便显乏力,下一口价勉强加50万港元,电话委托随即叫价8100万港元,这件高期待的作品终以略高于最低估价的8100万港元落槌,也定下春拍现当代艺术板块并不乐观的主调。
数说现当代艺术板块
2024年春拍,现当代艺术板块总成交额最高的是最早举槌的香港苏富比——总成交额为8.34亿港元。其中,“现当代艺术晚拍”上拍作品47件,华人艺术家作品21件,西方现当代艺术作品16件,日韩及东南亚当代艺术作品共计10件。撤拍6件,根据上拍数量, 成交40件,成交率达到97.5%,成交额6.34亿港元。新增“Now 当代艺术晚间拍卖”,撤拍2件后共12件拍品,成交10件,成交率83.3%,成交总额3938万港元。加之次日两个日场拍卖,现当代艺术四场拍卖拍品共计178件,成交率81%,总成交额8.34亿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拍卖,上拍数量减少了36%,成交总额减少了37%。
位居亚军的是5月28日举槌的香港佳士得,总成交额7.43亿港元。最重要的“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晚间专场上,现代艺术作品共34件上拍,成交31件,成交率91.18%,总成交额为4.05亿港元;二十一世纪共47件拍品,成交37件,成交率78.72%,总成交额 3.38亿港元。两场拍卖总成交额7.43亿港元,相较去年同期同样出现回落。
内地拍卖总成交额最高的是5月11日开拍的中国嘉德,“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三个专场总成交额2.73亿元,成交率80.39%。其中,“当代艺术夜场”52件拍品,总成交额1.51亿元,成交率75%。张恩利、刘炜、周春芽、黄宇兴的4件作品成交价超过千万元。张恩利、王光乐的作品创造成交价新纪录。
最近在亚洲艺术市场迅速崛起的香港富艺斯(5月31日举槌)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春拍现当代艺术晚拍专场24件上拍拍品,仅1件流拍,成交率98%,共斩获总成交额2.1亿港元。
在其后的是永乐拍卖(6月22日举槌),现当代艺术3大专场总成交额约1.8亿元,两个夜场“览胜”及“现在即未来”96件拍品,总成交额1.63亿元,成交率94%。
此外,嘉德香港“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专场120件作品,专场总成交达到6591.18万港元,成交率78%。
保利香港拍卖2024春季拍卖会“现当代艺术专场”共上拍60件拍品,斩获6578.88万港元,成交率超过90%。全场共诞生1件千万级拍品,13件百万级拍品。
在现当代艺术板块拍卖中,下滑严重的是北京保利(6月12日举槌),春拍现当代艺术两个重要专场“现当代艺术夜场”和“现当代艺术专场”总成交额3446.67万元,与2023年秋拍现当代艺术专场相比(总成交额2342万元),增长47.2%;但与2023年春拍现当代艺术专场相比(7818.5万元),下降56%。“现当代艺术夜场”共24件拍品,成交11件,总成交1619.2万元,成交率45.8%;“现当代艺术专场”成交105件,总成交1827.5万元,成交率63.3%。两场相加,近一半作品流拍。
中贸圣佳现当代艺术专场(6月11日举槌)总成交额为2965.97万元,成交率89.69%。与2023年秋拍总成交额4141.38万元相比,下降28%;与2023年春拍相比(总成交额4760.31万元),下降38%。
整体来看,现当代艺术板块总成交额持续缩水。春拍上拍的拍品质量明显不如之前几季,高价拍品难企,价格上不去。
西方现当代:战略性扩张
市场动荡时期,现代艺术名作仍是拍场的中坚力量,印象派画作成交率甚至高达100%。其中,香港富艺斯现当代艺术晚拍举槌,巴斯基亚画作《亚摩利人猎游》以9873万港元成交,成为今年春拍现当代艺术板块成交冠军。涂鸦艺术家班克斯的《猎豹与羊》则以3675万港元成交,成为专场拍卖亚军。
香港苏富比西方现当代艺术部分作品中,估价最高的作品是毕加索的《画家》。此作是毕加索在20世纪60年代以在画室中作画的艺术家为主题所创作的系列作品之一,代表毕加索对其毕生奉献的艺术之致敬,亦是他身为画家的自省旅程。《画家》估价6600万—9000万港元,5800万港元起拍,最终以7872.4万港元成交,为夜场拍卖第二高价作品。
其次是莫奈的《蒙特卡罗之路》以6148.9万港元成交,一件《吉维尼的湖水》以2041.5万港元成交。雷诺阿的《索伦托的花园》估价1200 万—1600万港元,以2434.75万港元成交。安迪·沃霍尔1982年作《两姊妹(随德·基里科)》以最低估价的914.4万港元成交。
香港佳士得春拍最高价拍品为安迪·沃霍尔的《花》,成交价为6662.5万港元。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利特的《遨游》以4272.5万港元成交。
不过,前几年大涨的西方当代艺术家,尤其是年轻一代艺术家作品,在当前市场上也面临严峻挑战。作为年轻一代当红艺术家的代表,尼古拉斯·帕蒂和他的静物作品在最近几年的拍卖市场大受欢迎,本次苏富比上拍的2017年创作的《静物》,估价高达2000万—3000万港元,降价开拍,但作品最终仍旧流拍。
华人艺术家:弱市下的中流砥柱
相比攻势强劲的西方现当代艺术,华人现代艺术家作品则尽显中流砥柱的价值,支撑中国现当代艺术市场。总体而言,华人艺术家作品主要集中在赵无极、朱德群和吴冠中三人的作品上,拍卖作品以香港为主,林风眠、吴大羽等艺术家的作品也呈现出平稳的成交。
即便在市场调整期,“赵无极热”仍在持续,虽然单件作品成交价有所下调。在香港苏富比春拍,赵无极有5件作品上拍,1988年创作的《04.10.85》估价3500万—4500万港元,以2600万港元起拍,4038万港元成交,成为华人艺术家部分成交最高价作品。然而,赵无极估价1000 万—2000万港元的《向奇伊达致敬》却以571.5万港元的超低价成交,《17.02.65》 仅以最低估价的698.5万港元成交。
香港佳士得春拍成交第二的是赵无极作品 《10.01.68.》, 成交价为6317万港元(该作2018年在香港苏富比的成交价为6893万港元);赵无极的《20.01.67》 以4393.5万港元成交;1962年作《10.05.62.》以2074.5万港元成交;估价1700万—2200万港元的《星火守护者》遗憾流拍。
相比而言,朱德群的市场就没有那么乐观。朱德群《力争上游》在香港苏富比以3070万港元成交,是本季拍卖最高价作品。其估价1500万—2500万港元的《No.213 213号构图》流拍,本季上拍7件上百万作品,但流拍就有3件。
本季吴冠中作品并未出现特别出彩的精品,虽然成交率不低,但缺乏高价拍品,仅两件超千万元的价格成交。中国嘉德“二十世纪艺术夜场”中,吴冠中《雨后玉龙山》以1725万元成交领衔,但估价1500万—2000万元的《田园居舍》却流拍。在香港苏富比,吴冠中有三件作品上拍,《万户炊烟》超过最高估价的1194.5万港元成交;《李村树(一)》以444.5万港元成交;《蜀山春》以355.6万港元成交。嘉德香港“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中,吴冠中于1972年创作的《新居》以962.7万港元远超最高估价成交,领衔全场。永乐春拍二十世纪经典艺术板块,吴冠中“青岛系列”开山之作《青岛雪松》,也是夜场的封面作品,最终以862.5万元被场内藏家竞得。
在香港苏富比,林风眠的《中国戏曲系列:白蛇传》以495.3万港元成交,《秋林》以292.1万港元成交。在北京永乐,林风眠20世纪40年代典雅之作《花神》以500万元起拍,经过场内外多轮竞价,最后以690万元成交。
在中国嘉德,吴大羽《乾象含章》以850万元起拍,最终以1495万元成交,另一件作品《花枝粉韵》的成交价为460万元。《谱韵》在香港佳士得以1247.5万港元成交。中贸圣佳现当代艺术板块的最高价也是吴大羽的《无题113》,以897万元成交。此外,吴大羽《花韵(无题92)》以646.8万港元成交。
在香港佳士得,陈逸飞1991年作《浔阳遗韵》以3546.5万港元成交;在北京永乐“西方音乐人物”系列代表作《烛光》以782万元成交;在香港苏富比,《夜里》以825.5万港元成交。
在本季拍卖中,常玉仅一件重要作品成交,《瓶花》在佳士得香港以3667.5万港元成交。刘海粟的作品较少出现在拍卖场上,在中国嘉德,其作《庐山含鄱口行云》以1380万元成交。
中国当代:压缩再压缩
相比现当代板块的其他组成部分而言,曾经频繁出现天价成交的中国当代艺术已尽显疲态。不仅板块的数量锐减,上拍的作品也表现平平,与曾经市场高点时期不可同日而语。
以曾梵志为例,在香港苏富比,曾梵志共有两件作品上拍:其一为《面具系列 1999 第一号》,作品估价 800 万—1500 万港元,以 1218.7 万港元成交;另一件作品《无题》以 444.5 万港元成交。在香港佳士得,曾梵志《天空 No.7》成交价仅为252万港元。
2023年中国油画成交榜首的刘野,本季只有一件作品上拍,《小芳抱猪》在香港佳士得以低于最低估价的945万港元成交。
5月11日,中国嘉德“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拍卖板块,张恩利2000年创作的《盛宴4号》以2127.5万元成交(该作曾于2022年在中国嘉德以1725万元成交),刷新艺术家作品拍卖纪录。另一件作品《老人与鸟》以533.4万港元在香港苏富比成交,《舞蹈》则以低于最低估价的352.8万港元于香港佳士得成交。
中国嘉德上拍的刘炜《我的风景》以850万元起拍,最终以 1840 万元成交;周春芽《锦霞千里》 以1472万元成交;黄宇兴巨幅作品《圣山有泽》以1092.5万元成交;王怀庆的《门》以920万元成交;曾梵志早期作品《黄昏》以805万元成交;张培力《侧面的吹奏者》以747.5万元成交。
在之前,刘晓辉、夏禹、崔洁的画作于估价内落槌,刘晓辉《无题-镜前的三角形》(2015)成交价为214.2万港元,夏禹《捡文件的人》(2018)成交价81.9万港元,崔洁《东莞工人文化宫》(2014)成交价56.7万港元。
北京保利春拍两个专场最高成交价作品为耿建翌《理发系列之二“85 年夏季第一个进入美容厅内的女人”》和余友涵《抽象2011 8-9》,均以460万元成交。
相比而言,估价最高(2000万—3000万元)的颜文樑《万里长城(长城颂)》流拍,尚扬的《董其昌计划-8》(估价800万—1200万元)、陈逸飞的《琵琶韵》(估价500万—700万元)、陈丹青《书帖丛林之一(五联篇)》(估价580万—650万元)也流拍,此外刘小东、陈可等多件作品流拍。
6月22日结束的北京永乐春拍中,周春芽《桃花浅深处》以680万元起拍,最终以1265万元成交,成为第一件过千万成交的拍品。后“89”专题的几位艺术家作品亦悉数成交。其中张晓刚《血缘——大家庭:同志》以862.5万元成交,方力钧《素描(之六)》 以322万元成交,岳敏君《记忆 No.4》以207万元成交。“现在即未来——全球视野中的新绘画”专场封面作品——黄宇兴的《熔流》以782万元成交,陈飞《西红柿》以396.75万元成交。
另有多件拍品打破艺术家个人最高价纪录:孙一钿《开场》以299万元的价格成交,刷新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马轲的《围观(双联作)》以287.5万元成交,刷新艺术家拍卖纪录。此外,张占占、谭永勍、史新骥、颜秉卿亦打破个人拍卖纪录。
年轻艺术家虽然仍是中国当代艺术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势头已不如前两年。在本季拍卖中,也不乏亮点,王光乐《水磨石2004.10-11》以成交价690万元的佳绩刷新个人作品成交价纪录。薛若哲《被取消的风景》以97.7万元成交,鞠婷《珍珠041915》以66.7万元成交,均刷新个人成交价纪录。
在香港苏富比春拍,石虎的《森马》以279.4万港元成交,冯骁鸣《构图N’22.07.19》以292.1万港元成交,均刷新艺术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当代艺术的大部分作品,价格已回落到几百万元为主的成交价区间。前几年曾经行情大涨的新兴当代艺术家市场也有所回落,表现平稳。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正处于代际更替的过程,各大拍卖公司也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寻找能被市场接受、可以持续增长的蓝筹艺术家。
奈良美智、草间弥生,傲居亚洲市场
和前两季拍卖一样,在本季拍卖中,日本当代艺术仍旧傲居亚洲市场,尤以奈良美智和草间弥生为代表,占据绝对的成交份额。
香港苏富比春拍现当代艺术板块估价最高的拍品为奈良美智的《我愿今夜一睹璀璨光辉》,作品估价高达8000万—1.2亿港元,最终以9595.9万港元成交,为板块拍卖最高价。另一件奈良美智的作品《无题》估价2800万—3500万港元,经过几轮竞拍,最终以3312万港元成交。
同样受到关注的还有日本当代艺术家草间弥生的作品,其《南瓜》以4877.5万港元成交,成为艺术家本季拍卖成交价最高的作品,同时位居香港佳士得现当代晚拍成交排名第三。出现在香港邦瀚斯的作品《无限网》以4643.4万港元成交;另一件《无限网》在香港富艺斯成交,成交价为2587.6万港元。
在香港苏富比,上拍最重要的作品为草间弥生2015年创作的《肖像》,该件自画像的估价高达3800万—4800万港元,最终以4159万港元成交。草间弥生具有标志性的《南瓜》共有两件上拍:一件为成为流行图像的南瓜雕塑,作品估价2800万—3800万港元,以3614.5万港元成交;另一件油画作品《南瓜》,估价2400万—3400万港元,2404.5万港元成交。
香港保利“现当代艺术专场”高价成交作品均为日本艺术家作品:领衔拍品来自草间弥生《红南瓜》,以1800万港元成交,是其估价的2倍。奈良美智《茶杯小孩》以708万港元成交,藤田嗣治静物花卉作品《花瓶中的玫瑰》以384万港元成交,分列本场第二、第三高价。
备注:原文发表于《中国拍卖》杂志2024年7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