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98-68534238     
艺术品拍卖
艺术品拍卖
当前位置:艺术品拍卖 > 艺术品拍卖
市场的关键在于“信心”——张志谈陶瓷古董艺术品市场
更新时间:2024/8/19 10:29:21 关闭窗口 打印此页

收藏家、自乐堂主人张志是国内知名瓷器收藏社团“佳趣雅集”执行理事,活跃于陶瓷古玩市场20余载,收藏颇丰,尤为钟爱清三代官窑瓷器。2021年春拍,中国嘉德瓷器及古董珍玩部征集了张志数载所购藏清三代高品级御窑单色釉、青花、彩瓷共十件,寄十全十美之意,收获白手套,成绩斐然。

时隔三年的2024年春拍,中国嘉德再次携手张志,推出“自乐琳琅——私家藏瓷”专场,上拍清代御窑珍品12件。这批藏品样式精巧,色泽清新脱俗,且来源清晰、传承有序,最终全部成交,再次摘得白手套佳绩,总成交额1024.65万元。

2015年,张志和行业专家金立言、梁晓新,上海收藏家苏平、佳士得戴岱等人发起,正式成立收藏团队“佳趣雅集”,成为内地专注瓷器收藏的第一个民间收藏团体。至今会员已有几百人,既有收藏家,也有古玩行和拍卖行的从业者。他希望以雅集的方式,给民间收藏带来一种正能量,用学术带动市场,以市场提高学术,从而循序渐进地推动市场健康发展。

收藏也是一门艺术,反映收藏家个人的品位、知识、鉴赏力。对张志而言,收藏既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也要有知识储备,但本质是个人的事情,要凭着本心,忠实于自己的喜爱来收藏,不需要去过分跟随市场的节奏。在收藏和释出藏品的过程中能够收获心得,得到好的结果,他就觉得很满足。

本期春拍盘点专题中,我们通过张志在市场中的参与经验和观察,分析当前陶瓷古玩艺术品市场。

《中国拍卖》:通过整理的数据我们看到,2024年春拍陶瓷、古董板块缺乏高价拍品,没有一件过亿元成交的拍品,就连超过5000万元成交的拍品都很少,这样的结果反映了怎样的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

张志:2024年春拍基本结束了,从上半年整体来看,确实有一种“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感觉。与前几年拍卖那种火爆的行情,所谓的“亿元时代”相比,今年上半年高估价、高价值的亿元拍品几乎没有成交的。凡事都有高峰和低谷,市场也概莫能外,前几年万众狂欢的亿元时代,不能说一去不复返,但起码短时间内不会回到那种气氛,高峰后的沉淀是必然的。

原因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是经济大环境使然;二是拍卖行对市场也有预估,在拍品选择上,也刻意避免拿出这种高估值的藏品,因为市场明显处在调整期。

《中国拍卖》:在这种市场调整的行情下,您认为本季拍卖中,瓷器古玩板块有什么亮点或者让您印象深刻的拍品?

张志:市场上成交的精品,比如香港佳士得的那件清雍正釉里红波涛锥拱苍龙教子图梅瓶,望星楼旧藏,来源好,质量确实没得挑,所以市场还是能接受的,结果以7812.5万港元成交,成绩还是很亮眼的。如果放在前几年市场火热的拍场中,肯定不止这个价钱,当然这也充分体现了这件作品的珍稀性、高品质和艺术性。所以不管市场大环境如何变化,好的作品还是有成交,这是令人欣喜的一方面。

再举个例子,北京保利春拍的明宣德御制青花“永平安颂”高足碗,前几年也是高估价上拍,估价6000万元左右,没能顺利交割。这次卖家调整了估价,从2200万元的预估价一直上涨,现场就有好几个买家参与,最后以高于最低估价一倍多的5232.5万元成交,几乎达到前几年市场高峰时候6000多万元左右的价格。

所以,尽管市场离开了“亿元时代”的狂欢,但真、精、稀,高级的收藏品还是有市场,有购买力,有藏家能消化的。

《中国拍卖》:在今年春拍瓷器、古董板块中,一些估价较高的拍品流拍,包括最早三件“乾隆御制”重要拍品流拍,这是因为“乾隆”“御制”这样的标签式拍品不再是市场关注的热点,还是因为市场对于高价拍品的接纳度不高?

张志:在瓷器古玩行,艺术品收藏主要就两条线:一是文人收藏,另一就是宫廷收藏。与宫廷相关的器物,往往是市场上最受关注、追捧的拍品。这几件流拍的艺术品有一定客观性。从去年秋拍较冷的市场环境中转换过来,4月率先举锤的拍卖还有一种延续性,大家还处在观望过程中。另外,这几件拍品在市场上沉淀的时间不是特别长,大家觉得比较熟悉,不属于难得一见的生货,审美疲劳。

尽管最早的香港春拍有几件重要的“乾隆御制”拍品流拍,但是并不等于这种御制、宫廷收藏为主的藏品不再受市场关注。从长远来看,宫廷收藏背景下特殊、稀有的藏品,未来应该还是市场的主流。

《中国拍卖》:和香港市场不一样,内地几家拍卖专场中,一些普通的官窑瓷器的流拍率也非常高,这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张志:我们可以从买方市场来作一分析。经过30年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高速发展,一些成熟的买家、藏家基本上把该买的都买了,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收藏体系。现在有实力的大藏家,相对来说都是在挑着买,只是丰富、填补个人的收藏体系。另一方面,对于新进场的买家而言,收藏还没有达到特别高的程度,都是从一些小品、小的官窑甚至民窑入手。从新手到成熟,认识到某类藏品的重要性,需要时间,需要过程。买方的情况是这样,市场上出现的一些品相一般、频繁出现的官窑瓷器流拍也就很正常了,这也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调节行为。

很多中端拍品流拍,也是短期现象,因为这部分拍品以前价格偏高,泡沫最多,要经过市场调整,挤掉泡沫,重新定价。把藏品推向市场,让市场决定藏品应有的价格,回归它本来的价值,这也是市场的正常调节行为。

《中国拍卖》:据您对此季拍卖的观察来看,2024年春拍陶瓷及古董珍玩板块的拍卖市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张志:我们欣喜地看到,今年有一些非常具有购买力的新进买家入场,他们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几百万这种价位的拍品,还没有达到购买几千万级别藏品的认知,但他们从量变到质变有一个过程。

此外,市场的参与者还有一些年轻人,一些“90后”“00后”的购藏者、爱好者及从业人员,这是很值得欣慰的。在瓷器古董巨大的魅力下,年轻人喜欢,有传承,艺术品市场重新由低谷走向繁荣是迟早的事情。

《中国拍卖》:今年春拍,各大拍行策划了引人关注的单一藏家专拍,“乐山堂”“望星楼”“仇焱之”这样一些专场深受关注,成交最好,这是因为“老字号”更具号召力吗?

张志:今年春拍的瓷器古玩板块还是有一些亮点的,比如中汉拍卖的“迎祥:海上繁花——民国上海士绅藏瓷”夜场,一整批瓷器是一个海上藏家在1949年之前的收藏系列。这批瓷器曾经进入上海博物馆,后来又退赔给家属。时隔几十年,近百年时间的藏品重新出现在市场上,整整齐齐,品质还那么高,又是几十年从未在市场上出现过的,造成一时轰动。市场、藏家就喜欢追捧这种生货。

经过时间的洗礼,藏品的艺术价值、文物价值沉淀下来,藏家也是用时间换得了艺术品的价值空间。最终,“海上繁花”这个专场的拍卖盛况也不亚于前几年市场繁荣时候的场面,成交价也远远超出其他拍场同类拍品的成交价格,这个专场也成为整个北京春拍季瓷器古玩板块的亮点。

同样在北京市场,中国嘉德推出一个瓷器、杂项和玉器结合的专场“湛园·珍藏”,已经连续几年,全场无底价。嘉德与提供藏品的收藏团队,形成了这样一个品牌性的专场,70件藏品,也是100%成交。这也说明我们当前的市场还是良性的,只要品质获胜,价格便宜,还是会吸引很多人参与竞拍的。

《中国拍卖》:从拍卖结果来看,陶瓷古董板块仍旧处于深度调整之中,不管对于拍卖行还是藏家、买家、行家而言,可能都处于不断调整的过程中,也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就您个人而言,如何看待未来的市场?

张志:现在的拍卖行都在塑造自己的品牌,形成自己的专业性;古董商也在调整自己的角色,以前是简单的买卖,现在更像服务型经纪人这种角色;藏家群体其实是在扩大的,老藏家补充他们的收藏体系,新进藏家的增多也非常让人欣喜。收藏群体和从业群体不断年轻化。

此外,线上拍卖、直播、自媒体这些交易和传播形态,也对这个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前的拍卖是现场举牌和电话委托,现在的拍卖会通过线上出价已是常态。在以前,很多收藏圈儿外的人对艺术品收藏领域噤若寒蝉,觉得艺术品收藏领域神秘,水很浑。这几年,大众通过自媒体打开了一扇窗,视频、直播也让艺术品交易走进大众,让更多人了解拍卖,知道古董经营的方式。

通过互联网对艺术品行业的加持,受众面更广,一定会吸引更多有实力、热爱中国文化和艺术品的人进入这个领域,让艺术品收藏“破圈”。我觉得,艺术品市场一定有它的高峰和低谷,也有其规律和周期性。总的来说,市场两极分化,好的越来越好,消费品走向大众消费。当前的市场因为经济形势、大环境的低迷而下调,但困难是暂时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还是未来可期,关键在于“信心”。

 

备注:原文发表于《中国拍卖》杂志2024年7月刊

关于我们
增值服务
标的分类
友情链接

  
客服微信              微信公众号
京海国际拍卖(海南)股份有限公司 琼ICP备2021000227号-1、 座机:0898-6853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