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的到来,2024年秋季拍卖也步入尾声。显然,全球经济大环境的不确定性给艺术市场带来了强烈冲击,尤其是处于市场调整时期的近现代书画板块,变化尤为巨大。
2024年秋拍,近现代书画板块呈现持续下跌的走势,在年度成交价排名进入前10的近现代书画作品中,秋拍数量远远少于春拍。
在中国内地与香港20家重要的指标性拍卖公司中,中国书画总成交额近81亿元,同比2023年的120亿元下降33%;中国内地书画市场总成交额超63亿元,同比下降 30%,但中国书画仍占有最主要的市场份额。其中,千万元级别拍品共有73件(2023年为134件),同比下降45.5%。在所选取的20家主要拍卖公司中,中国嘉德书画板块成交额占比约为21%,其次是西泠拍卖,占比约为13%,第三位香港苏富比,占比约为12%。
以单场拍卖为例,指标性拍卖中国嘉德“大观”夜场,136件近现代、古代书画作品,成交总额3.08亿元,成交率80%,没有一件超5000万元成交的拍品,只有5件拍品超千万元成交。
专场最高价的近现代书画作品为《江山无尽》,多轮竞价后以2668万元成交,《山鬼》《明人书画扇集二册》等高估价拍品最终流拍。截然相反的拍卖结果反映出消费降级的背景下,藏家出手更加理性与审慎。
相比嘉德2023秋拍“大观”9.7亿元的总成交额,2024年该专场成交总额大幅缩水,甚至与2014年秋拍“大观”之夜5.83亿元的总成交额相比,也差距甚远。
与此同时,指标性艺术家的作品价格也大幅“跳水”。例如,保利香港的“别有天地——曹氏默斋藏中国书画专场”全场57件拍品,3件未售出,总成交额9220万港元。曹氏默斋所藏张大千《水月观音》领衔专场,以4260万港元成交,然而该件拍品2017年曾以1.012亿元的天价成交,当时还创下张大千人物画的成交纪录。
当前市场环境下,藏家惜售,市场流通的精品、生货稀有,曾经高价拍卖、频繁出现在拍卖场上的作品对藏家缺乏吸引力,打折成交。
另一方面,即便买气不足,张大千、齐白石、傅抱石等名家精品、生货依然是藏家角逐的对象。中低估价、可玩性较高的古代书画拍品成为藏家竞逐的焦点,黑马涌现,往往超最低估价数倍成交,显示出市场对此类作品的强烈兴趣,成为冷市中的小惊喜。
例如,顾麟士、鲍源浚作山水、行书节录苏轼《记游定惠院》。吴昌硕上款、传世作品稀少的竹刻家张楫如刻竹,这件稀缺佳品引发买家激烈竞投,最终以322万元成交,超估价160倍。在西泠秋拍中,张大千以高岭梅与梅云堂命名的泼彩山水《云岭图》以10万元起拍、253万元成交,张大千《丰姿图》以10万元起拍、218.5万元成交,张大千往来信札以1万元起拍,最终以172.5万元成交……
各大拍卖公司在激烈的征集竞争中大力挖掘私人藏家专场,“杨堤旧藏”“李宗仁旧藏”“东南亚私人收藏”“粤画萃珍——‘梅洁楼’藏画”“日本书道家青山杉雨旧藏”“南洋画缘”“郭氏琴砚斋藏中国书画”“孔祥熙家族珍藏中国书画”等专场、专题拍卖均取得100%成交的优异成绩,成为市场的一抹亮色。
与此同时,拍卖公司也加大挖掘近现代书画的学术热点,加大艺术品拍卖的文化附加值2024年是齐白石诞辰160周年、傅抱石诞辰120周年、吴昌硕诞辰180周年,一场场特别策划的专场、专题拍卖成为本年度的一大看点。拍卖公司与各大艺术机构从不同角度重新梳理、估量、再认识近现代书画艺术家的艺术和市场价值。
备注:原文发表于《中国拍卖》杂志2025年1-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