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大阪美术商会“大美会第二十回秋季拍卖会”举槌。当晚上拍的一件南宋官窑 葵口杯以10万日元(5000元人民币)起拍,最终以1.75亿日元(862.85万元)落槌,加佣金成交价2.09亿日元(1033.7万元)。这一结果大大超乎预期,或许是今年市场最大的黑马。
官窑是宋代名窑之一,此造型庄重、古朴典雅,釉色淡雅自然,尤以独特神奇的纹片装饰而著称。官窑成为明代以降士大夫阶层的精神寄托和审美品位之象征。杯倭角葵口,醇厚古拙。里外满施釉,釉质肥厚,光泽柔和,气泡自然,口和足处呈黑色,釉面有开片,平底内凹,支钉烧制,别具一格。“葵花”之姿,不仅深得宋元酒客之心,更在文人墨客间,化作了忠诚不渝、矢志献主的忠臣象征。《淮南子》有言:“圣人之于道,犹葵之于日也。虽不能与始终哉,其向之诚也。。”此喻恰中文人胸襟,秋葵花之淡鹅黄,色泽温婉,形态质朴,内外兼修,与宋人追求的审美意境不谋而合,故葵花之形频现于宋时器物之上。随着北宋的式微,南渡的宋室不仅在政治上承续了往昔制度,更在文化层面深度融合了江南的灵秀。从徽宗朝雨过天青的汝窑至南宋的平江府、明州、会稽、临安,随着皇室足迹的迁徙,官窑瓷器的演进勾勒出一幅清晰的文化地图。南宋文人叶置的《坦斋笔衡》缕述了官窑的脉络:“政和年间,御师亲设窑烧瓷,名曰官窑。南渡之后,邵成章承故制于修内司创内窑,烧青器,其釉色莹洁如玉,珍稀无比。后郊坛下又立新窑,规模之宏,远超往昔。”此记述乃南宋官窑最早之文字见证,为后世研究之基石。
宋代理学与南宋官窑瓷器,双璧交辉,共筑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巅峰。理学,南宋之思想主流,深植“道”之精髓与内修之境,广泛渗透至艺术与工艺审美之中。官窑瓷器,尤以葵口为绝,巧妙融合理学美学,以极致简约之姿,彰显自然和谐之道。
每一时代之艺术,皆铸就独特风华,宋代亦然。细数考古发现与全球馆藏之宋人器物,花瓣造型频现,深获青睐,无论是四川彭州窖藏之金银盏碗璀璨,还是远渡重洋、藏于日英美的花式漆器雅韵,乃至宋代绘画中轻笔勾勒的花瓣茶香器具,皆为明证。
古代历史文献中所记的二十则南宋官窑青瓷烧造秘辛,细缕勾勒出其釉色之瑰丽、质地之卓越及深厚历史底蕴,尤为彰显其作为御用珍玩的非凡地位。
1.《宋会要辑稿》:官窑始于绍兴,内府修内司专设,烧制御用瓷器,青瓷色泽如玉,温润可人。
2.《诸蕃志》:绍兴中,杭城设官窑,所产青瓷器具,极为精美,质地坚润,色泽如天。
3.《西湖志》:修内司官窑,所制瓷器色青如天,釉面晶莹,特供内府,外界难得一见。
4.《陶记》:官窑烧制之青瓷,釉色深沉,温润如玉,乃人间至宝。
5.《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南宋官窑,专供皇室御用,其釉色青翠欲滴,如同天色初霁,备受推崇。
6.《文献通考》:修内司官窑,釉色天青,隐然光泽,如雨后初霁,质地坚实细腻。
7.《瓶花谱》:官窑之器,釉质莹润,色调淡雅,青如初霁之天,手感滑腻如玉。
8.《南宋馆阁续录》:官窑青瓷,独具一格,釉面光滑,色青如天,质地坚实,天下所宝。
9.《陶冶图说》:南宋官窑,釉质晶莹,颜色青碧如初霁之天,釉面如水光滑,器形规整。
10.《古今图书集成》:南宋修内司官窑,专为御用,瓷器釉色温润,青中泛白,器型端庄,工艺考究。
11.《浮生六记》:杭城官窑,釉质莹润,色泽如玉,尤以茶器为绝佳,贵重无比。
12.《南村辍耕录》:南宋官窑,天青为上,青白次之,釉质如玉,器形浑然天成,世所罕见。
13.《天工开物》:官窑所制,釉色天青,光滑如水,质地细腻,工艺精湛,为世间瑰宝。14.《龙泉志》:南宋官窑,青瓷釉质温润,光滑如镜,内外皆精工细作,传世之宝。
15.《陶史》:官窑之器,釉色如天,质地如玉,工艺之精湛,传世无双。
16.《梅花喜神谱》:南宋修内司所产之瓷,釉质晶莹,天青釉色,浑然天成,为皇室所珍。
17.《景德镇陶录》:南宋官窑,釉色青翠,莹润如玉,器形端正,工艺独特,为天下所稀。
18.《宋代名窑录》:官窑青瓷,釉色青中泛白,温润如玉,造型规整,器形端庄,为宫廷御用。
19.《画山水记》:南宋官窑,天青釉色,温润如玉,工艺精细,所制器皿,流传甚广。
20.《器物志》:南宋修内司官窑,专制御用瓷器,釉色青翠,温润如玉,质地坚实,堪称绝品。
这些记载,笔触间流转着对青瓷釉色层次丰富的赞美,质地坚实细腻的颂扬,以及它作为皇家专属,映照中国陶瓷艺术巅峰地位的独特光辉。
一、南宋官窑:皇权与艺术的交响南宋官窑,陶瓷史上的璀璨明珠,不仅是皇室御用的专属工坊,更是南宋手工业技术的巅峰展现。在杭州这片江南沃土上,官窑瓷器以其卓越品质,见证了南宋偏安一隅中的文化自信与技艺辉煌。杜正贤先生的研究,犹如一把钥匙,解锁了南宋官窑在政治、经济、文化多领域的显赫地位,展现了其作为皇权象征与文化自信的双重角色。
二、历史价值:技艺与审美的双重飞跃南宋官窑,不仅是技术的巅峰,更是艺术的殿堂。其制瓷技术之创新,釉色之美妙,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杜正贤先生通过对瓷片与窑具的细致分析,揭示了南宋官窑在釉料调配、胎釉结合及烧成技术上的精妙之处,展现了古人对美的极致追求与工艺智慧的卓越结晶。官窑瓷器,以其简约而不失高雅的造型,温润如玉的釉色,不仅满足了皇室对奢华生活的需求,更承载了南宋文化的精髓与审美理念。
三、工艺巅峰:匠心独运的极致南宋官窑的工艺水平,堪称古代制瓷史上的巅峰之作。杜正贤先生深入剖析了胎釉处理、釉料调制、窑炉结构及烧成工艺等关键环节,揭示了南宋工匠们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与对完美的不懈探索。紫口铁足的胎骨,青翠温润的釉色,无不彰显着南宋官窑在制瓷技艺上的炉火纯青。阶梯窑的巧妙设计与高温快烧技术的运用,更是将制瓷工艺推向了新的高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技术遗产。
四、历史回响:跨越时空的传承与影响南宋官窑的影响,超越了时代的界限,成为后世瓷器生产的重要标杆。其制瓷技术与艺术风格,对元代、明代乃至清代的官窑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釉色的均匀度、光泽度以及造型设计上,南宋官窑的精髓被后世不断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华陶瓷文化宝库中的璀璨篇章。杜正贤先生的研究,不仅是对南宋官窑历史的深入挖掘,更是对中华陶瓷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深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