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98-68534238     
艺术品拍卖
艺术品拍卖
当前位置:艺术品拍卖 > 艺术品拍卖
北京艺术品拍卖助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更新时间:2024/9/3 10:20:21 关闭窗口 打印此页

全国文化中心是北京的核心功能定位之一。作为全球文物艺术精品的展示地、文物艺术品科技创新的引领地、全国文物艺术品交易市场的首善之区,大力发展文物艺术品市场是应有之意。2023年11月24日,北京市商务局、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海关联合制定了《北京市着力打造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展示中心的若干措施》,旨在促进北京市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蓬勃发展,健全文物艺术品市场交易体系,打造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展示中心。与此同时,根据《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 (2021-2025年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推进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规划(2021-2025)》等文件的精神,加快构建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历史文脉与时尚创意相得益彰,也是推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高质量建设的特色手段。尽管宏观环境日益复杂,行业压力逐步增大,北京艺术品拍卖市场依然在蓬勃发展。这与市场韧性强劲、地位首屈一指、头部企业聚集于北京等诸多因素有关。

北京艺术品拍卖仍表现出强劲的韧性。以北京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为例,一方面,网络拍卖兴起。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线下现场拍卖受阻,线上网络拍卖迎来了发展契机,拍卖方式由现场拍卖转为以网络拍卖为重心,且随着网络直播的不断兴起,逐步吸引愈来愈多的年轻拍卖者加入。北京拍卖公司开始探索线上拍卖模式,网络拍卖红人不断涌现。为鼓励更多拍卖者加入,线上拍卖门槛降低,线上拍卖规模正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中国书画和瓷玉杂项带动其发展。艺术品拍卖可分为中国书画、瓷玉杂项、中国油画及当代艺术、收藏品和珠宝尚品五类。2022上半年,中国书画和瓷玉杂项占据北京艺术品拍卖市场超过八成的份额,带动趋势明显。

北京在国内外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处于引领地位。从国际市场上看,北京位于全球四大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城市的榜首。北京、纽约、伦敦和香港是全球四大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城市。在成交量上,2022年,北京地区文物艺术品成交量占全球四大交易中心的78.34%,超过伦敦、纽约和香港三者总和的倍。在成交额上,2022年,北京地区文物艺术品成交额位居第一,占四大地区的56.83%,香港位于第二,占比为38.40%,比北京约低18.43%。北京文物艺术品成交量和成交额,在全球四大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城市中的占比均遥遥领先。从国内市场上看,北京在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中独占鳌头。在成交额上,从2011年到2019年,北京地区艺术品拍卖成交额占全国的比重均超过60%。2020年虽受疫情的影响,比重仍达到了 74.49%,2021 年更是高达 76.66%。在成交量上,2021年,北京地区艺术品拍卖成交量占全国的比重约为50.66%,占据了全国艺术品拍卖成交量的半壁江山。艺术品拍卖龙头企业聚集于北京。近年来,中国艺术品拍卖企业数量呈持续稳定增长态势,2011年企业数量仅为309家,2021年企业数量达到了680家,十年来增长近123.67%。按成交额对中国艺术品拍卖企业进行排序,2021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前20强企业中有10家位于北京,拍卖成交总额高达268.71 亿元,约占前20强成交总金额的69.14%。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艺术品拍卖企业前3强均位于北京,分别是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86.80亿元、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55.58亿元、北京永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32.72亿元,三者拍卖成交总额为175.1亿元,占北京地区艺术品拍卖的65.16%。北京保利拍卖作为北京艺术品拍卖行业的龙头老大,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其有雄厚的经济力量。2007年,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以9.315亿元的高价竞出,创造了中国书法和绘画的最高成交价。2009年,中国艺术品市场遭受经济危机的冲击,保利拍卖奋起应战,并获得了璀璨的成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不但奠定了保利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而且也将中国艺术市场推向了国际舞台。可见,无论是北京艺术品拍卖市场自身的规模,还是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地位,抑或从艺术品拍卖行业头部企业的数量上看,北京均有出类拔萃的表现。同样是一线城市的上海、深圳等与之相比尚有巨大的差距。这与首都独特的区域优势和文化底蕴息息相关,二者也正是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关键因素。

  1. 拍卖模式对消费的整体拉动作用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有效需求结合起来,发挥出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以强大内需为基础,逐步提升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拍卖模式作为市场流通的重要交易方式,不仅带来拍卖企业业务收入增加,促进人员就业率提升,实现拍卖行业发展的直接行业效益,提升了供给侧的整体行业效能,更是在需求侧上扩宽商品交易渠道,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与传统消费品不同,艺术品拍卖更注重消费者精神价值的满足。拍卖模式通常会提供在市场上难以找到的稀有珍贵拍品,部分为私人珍藏,通过竞拍的方式能激发拍卖者的购买兴趣和竞争欲望,公开竞价更能给予商品更多曝光,吸引更多消费者关注与参加,有利于商品价值实现最大化,且随着线上拍卖的异军突起,消费者参与拍卖愈加便捷。拍卖模式不断发挥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作用,从而逐步推动消费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明显。

  1. 艺术品拍卖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助推作用

 艺术品市场历来有消费市场、收藏市场及投资市场三个领域。收藏与投资市场有类似性,比较注重艺术品未来价值,消费类艺术品更注重现有价值。消费类艺术品市场的扩张是整个艺术品市场规模化的基石,是提升艺术品市场韧性的重要手段。(1)短期作用北京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作为一个全球艺术品和文物收藏家、爱好者的聚集地,引入了更多国际化、高端化的消费需求,这不仅拉动了市场供需,创造了就业机会,也推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带动了本地经济的增长。2021年,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相关从业人员3719人,其中北京文物艺术品拍卖相关从业人员1812人,相对其他城市就业促进作用凸显。随着全国文物拍卖市场的活跃度提升,全国文物拍卖行业佣金收入24.33亿元,北京地区行业佣金占比高达75.75%(18.43 亿元)。此外,线下拍卖会逐步增多,企业在酒店会展、印刷出版、差旅、网络化建设等方面直接支出6.63亿元,占行业主营业务收入26.2%,全国文物拍卖企业创税8.11亿元,而北京企业数量占比45%,其相关产业链的带动作用以及经济拉动作用均不容忽视。(2)长期作用消费类艺术品市场的扩张是整个艺术品市场规模化的基石,是提升艺术品市场韧性的重要手段,而消费类艺术品,尤其当代艺术品的拓展空间没有边界,这为艺术品消费市场的供给提供了保障。借助电商“东风”的纯网络拍卖模式的不断创新,不仅加速了拍卖行业的变革,更是为消费市场的供需对接提供了多样化渠道。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通过展示和交易,提高了社会公众对这些艺术品的认知和保护意识;消费群体通过拍卖会了解到不同类型的文化艺术品,包括绘画、雕塑、陶瓷等,从而培养了对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这均有助于扩大社会对艺术的参与度,激发更多人对艺术创作的兴趣,推动艺术教育的发展,从而拓宽消费类艺术品的市场规模。由此可见,北京艺术品拍卖不仅是首都商品市场体系的一大亮点,更是消费提质、构建商业消费新格局的一大推力,也是建设全球影响力、竞争力和美誉度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一大抓手,应给予更多重视。

关于我们
增值服务
标的分类
友情链接

  
客服微信              微信公众号
京海国际拍卖(海南)股份有限公司 琼ICP备2021000227号-1、 座机:0898-6853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