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曾用四万大洋入手晋陆机《平复帖》,二百余两黄金购得隋展子虔《游春图》,变卖房产,散尽家财,购得宋范仲淹《道服赞》、杜牧《张好好诗》……并在新中国成立后,几乎将全部国宝无偿捐赠给了国家。
对于曾经珍视若命的古书画,张伯驹只淡然留下一句:“予之烟云过眼,所获已多。”这便是古书画收藏的魅力所在,世事变迁,珍藏难永,延绵数百年,这又何尝不是历代收藏家的感叹?在经济发展放缓的今天,尽管市场充满不确定性,但古书画的魅力不减,价值愈加凸显。
量价齐缩
2024年的首场古书画专场,是4月7日香港苏富比春拍的“中国古代书画”专场,160余件拍品,总成交额近1.2亿港元,3件拍品超千万港元成交。专场最大的亮点来自备受瞩目的“王南屏‘玉斋’及家族收藏古代书画”专题,22 件拍品中,20 件顺利成交,总揽 8054.73 万港元,占据本场总成交额的 67.8%。其他较为突出的焦点专题包括重要私人收藏、香港私人收藏以及北美私人收藏,均以逾高估价拍出。
最受关注的中国嘉德古代书画板块总成交额 2.5亿元,总成交率超过 80%。其中,“中国古代书画”专场235件拍品,总成交额 4695.6 万元,成交率83.4%。私人收藏专题“李初梨旧藏明清书画专辑”45件拍品悉数成交,总成交额达 2064 万元。“经纶——清代书法的文韬武略”专场收获“白手套”100% 成交,总成交额为 2318 万元。
香港佳士得中国古代书画板块共有 93 件拍品上拍,66 件成交,成交率 70.9%,总成交额 9951.1 万港元,诞生 1 件千万拍品。“孔祥熙家族珍藏中国书画”专题拍卖的 17 件拍品悉数成交。
北京保利古代书画板块三大专场总成交额 2.05 亿元,其中超千万元成交的作品有 3 件,高成交额主要集中于夜场“仰之弥高——古代书画夜场”,齐聚“明四家”于一体的《明十二名家金扇集册》以 4830 万元成交,领衔全场。
在主要的几家拍卖公司之外,北京银座拍卖今年春拍有两件《石渠宝笈》著录的古书画成交,余省的《鱼藻图》以 3001.5 万元成交,嘉庆皇帝书法作品《德楞泰奏报潼河大捷诗》以 2070 万元成交。
5000万元是个坎
本季古代书画板块中,成交价最高的为《石渠宝笈初编》著录,列为“上等”的赵孟頫《行书三札卷》以9200万元成交,拔得头筹。长近 20 米的高头大卷《大通秋泛图咏》卷,包括宋荦、纪晓岚、刘墉、伊秉绶及阮元等 50 位京师重臣雅士的赋诗咏怀,经 34 轮竞价,以4140万元成交,位居第二。管希宁的《烟波叠嶂图》经数十轮叫价,以估价 8 倍的 655.5万元成交。不过,拍前备受关注的金农《水墨蔬果册》,因估价原因流拍。
香港苏富比成交价最高的是蔡嘉《山水册》,估价 300 万—500 万港元,在经过 28 口竞价之后,以2102 万港元成交。王原祁《仿巨然笔写摩诘诗意图》估价 200 万—400 万港元,以低估价近 6 倍的 1194.5万港元成交,为该场第二高价成交拍品。王时敏《仿倪瓒雅宜山图》估价 200 万—300 万港元,以 1013 万港元成交,夺得专场第三高价。
香港佳士得拍得最高价的作品仍未过 5000 万港元的门槛。唐人写经《大般涅盘经卷第廿六》长卷,估价220万—420万港元,成交价 2094.5 万港元,位居专场拍卖之冠。清《生擒逆首石达开/谕旨》估价 200万—300 万港元,以 882 万港元成交。王铎《草书五言诗》估价 600 万—800 万港元,以 630 万港元成交,位居专场拍卖第三。
北京保利在“仰之弥高——古代书画夜场”拍卖中,集齐“明四家”最为可贵的《明十二名家金扇集册》以 4830 万元成交,领衔全场。呈献一件经由王掞、李秉绶、潘仕成、陆心源、张大千、刘靖基等递藏的倪瓒《墨竹图》,并以 2507 万元成交。
本场拍卖中,多件清宫旧藏成绩斐然:宫廷画家冷枚笔下的《万寿盛典图》以 920 万元成交;清宫旧藏、高古精湛的牟益(传)《游春图》以 667 万元成交;同样为清宫旧藏,并经乾隆帝御笔题诗的王蒙《松壑高贤图》以 356.5 万元成交。
“艺林藻鉴——古代书画”专场中最高价来自无底价上拍的王铎晚年书法作品《节临虞世南〈贤兄〉〈郑长官〉》二帖,以 1035 万元成交;蒋廷锡《摹王若水墨花(十帧)》以 529 万元成交。
“黑马”逆势而行
在中国嘉德,傅山《山水双挖四屏》估价 15 万—25 万元,以超估价 50 倍的 724.5 万元成交。任颐《风尘三侠》估价 30 万—50 万元,以远超估价的 276 万元成交。
在香港佳士得,清代张仲居的《丰和胜赏图》《升平喜庆图》二卷,估价 10 万—20 万港元,在现场竞拍和电话买家激烈争夺下,最终以超低估价 27 倍多的277.2 万港元成交;弘仁的《拟古山水》(估价 80 万—120 万港元)也超低估价 5 倍,以 403.2 万港元成交。
在本季拍卖中,古代书法也成为出现“黑马”最多的板块。在中国嘉德,祁寯藻《行书节录孙承泽书论》估价 18 万—28 万元,以远超估价的 207 万元成交。嘉庆帝《楷书七言诗》估价 1 万—5 万元,以 92 万元成交。
在香港佳士得,乾隆《楷书对联》估价 60 万—80万港元,成交价 554.4 万港元;吴昌硕等题跋《吴大澂藏秦权墨拓》估价 15 万—20 万港元,以远超低估价 7倍的 107.1 万港元成交;明范钦《行书诗翰》估价 8 万—12 万港元,成交价高达 126 万港元;释虚云《楷书书法》估价 1 万—2 万港元,成交价 88.2 万港元,成为专题拍卖中最大黑马;于右任《草书五言联》超低估价 5 倍多的113.4 万港元成交。
北京保利在“仰之弥高——古代书画夜场”拍卖中,集齐“明四家”最为可贵的《明十二名家金扇集册》以 4830 万元成交,领衔全场。呈献一件经由王掞、李秉绶、潘仕成、陆心源、张大千、刘靖基等递藏的倪瓒《墨竹图》,并以 2507 万元成交。
本场拍卖中,多件清宫旧藏成绩斐然:宫廷画家冷枚笔下的《万寿盛典图》以 920 万元成交;清宫旧藏、高古精湛的牟益(传)《游春图》以 667 万元成交;同样为清宫旧藏,并经乾隆帝御笔题诗的王蒙《松壑高贤图》以 356.5 万元成交。
“艺林藻鉴——古代书画”专场中最高价来自无底价上拍的王铎晚年书法作品《节临虞世南〈贤兄〉〈郑长官〉》二帖,以 1035 万元成交;蒋廷锡《摹王若水墨花(十帧)》以 529 万元成交。
“黑马”逆势而行
在中国嘉德,傅山《山水双挖四屏》估价 15 万—25 万元,以超估价 50 倍的 724.5 万元成交。任颐《风尘三侠》估价 30 万—50 万元,以远超估价的 276 万元成交。
在香港佳士得,清代张仲居的《丰和胜赏图》《升平喜庆图》二卷,估价 10 万—20 万港元,在现场竞拍和电话买家激烈争夺下,最终以超低估价 27 倍多的277.2 万港元成交;弘仁的《拟古山水》(估价 80 万—120 万港元)也超低估价 5 倍,以 403.2 万港元成交。
在本季拍卖中,古代书法也成为出现“黑马”最多的板块。在中国嘉德,祁寯藻《行书节录孙承泽书论》估价 18 万—28 万元,以远超估价的 207 万元成交。嘉庆帝《楷书七言诗》估价 1 万—5 万元,以 92 万元成交。
在香港佳士得,乾隆《楷书对联》估价 60 万—80万港元,成交价 554.4 万港元;吴昌硕等题跋《吴大澂藏秦权墨拓》估价 15 万—20 万港元,以远超低估价 7倍的 107.1 万港元成交;明范钦《行书诗翰》估价 8 万—12 万港元,成交价高达 126 万港元;释虚云《楷书书法》估价 1 万—2 万港元,成交价 88.2 万港元,成为专题拍卖中最大黑马;于右任《草书五言联》超低估价 5 倍多的113.4 万港元成交。
因此,在当前的市场上,古书画作品价格也日趋两极分化,少数不错的精品备受追捧,“黑马”频现,但也有古代小名头画作或大名家的普品成交平淡,甚至流拍。因此,对于拍卖行而言,征集市场精稀的藏品,说服藏家以合理的价格送拍,并找到尽可能多的潜在藏家和买家,就成为当前最大的困难和挑战。
从投资角度而言,古书画购藏的门槛高于艺术品市场的其他板块;从回报率来看,甚至高于近现代书画和明清瓷器。也是鉴于此,理性选择和克制举牌是当下购藏古书画整体的趋势。
可以预见的是,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古代书画板块的潜力还将进一步被激发,但藏家对于古书画作品的挑选也会更为严苛,古书画市场两极分化的趋势将会继续扩大。未来古书画的交易会愈显势力与专业性,而古书画的购藏者是那些真正的挚爱者与收藏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