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瓷杂一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核心之一,占据份额也是非同小可,历来也是各大拍卖行必争之地,不过从总体成交额来看,这季表现中规中矩,成交价突破千万元的拍品数量相当有限,仅有两件拍品过5000万成交,过千万成交仅10件,过500万成交仅21件。一直处于深度调整的市场,高端拍品的征集难度越来越大,拍卖行对古董瓷杂精品的筛选标准也比以往更为严苛,即使还能征集到不少名家名藏,但拿出来的重器非常少,毕竟在市场整体不是很火热的情况下,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谁也不想再拿重货出来。
2023年度头部拍卖行超500万瓷器数量相较往年有所下滑。
主场还是明清瓷
中端拍品走势平稳
从成交数据来看,高价成交的拍品还是以瓷器为主,当中又以明青花名品和清三代御瓷表现最为抢眼。来自著名的“天民楼”收藏的明永乐青花缠枝花卉纹双耳扁壶以单一拍品专场出现,历近三十口出价,最终以8561.8万港元成交,稳居本季古董瓷杂榜首的位置。清三代御瓷中高价成交的有清乾隆粉青釉浅浮雕五龙图梅瓶,以4764万港元成交;清雍正斗彩加粉彩安喜图卷云耳扁壶,以4522万港元成交。
名人珍藏专场仍是本季秋拍的关键词之一,但是我们也应多向看待。虽然今年市场依然征集到“玫茵堂”“怀海堂”“遇安堂”“乐山堂”等名家旧藏,但整体成交一般,只有保利香港“玫茵堂珍藏集粹”专场白手套成交,其他成交率都未过半,也未见亮眼拍品出现,而保利香港两件过两千万成交的瓷器并非出自名家旧藏专场,可见这季的名家旧藏有些许精品透支。看来,继名家名藏效应过后,如何吸引重量级藏品释出,挖掘新的资源培育和吸引藏家确实是当务之急。
虽然高价拍品的成交能提振整体市场信心,但中低端拍品市场同样值得关注。本季秋拍中,50万—500万的中端拍品走势平稳,是藏家出手的重点区域。随着市场的信息对称性越来越高,藏家的鉴赏水平逐步提升,他们也不再盲目追涨,出手反而越来越理性。所以有业内藏家也给出这样的判断:瓷器市场并不是疲弱态势,而是转入良性循环。
综上分析,2024的瓷器市场依旧是可以值得期待的一年,尤其是中端拍品值得关注,挖掘更有市场的拍品是当下需要立刻行动的事情。